應急管理部近日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在我國中西部和東北地區承接轉移項目的主要省份中,2019年以來新增轉移項目632個。這些轉移項目中,高危工藝占比大、部分項目本質安全水平低。按照危險化學品項目2年-3年的建設周期,今年預計有470多個項目集中投產。
應急管理部認為,部分承接地統籌發展和安全不夠,在安全基礎、監管能力、人員專業素質等方面不匹配的情況下,盲目承接轉移項目?!叭绻L險管控不到位,很可能進入事故多發易發期?!睉惫芾聿课;O管一司司長孫廣宇直言,?;讽椖空山K、浙江等東部沿海地區,加速向中西部和東北地區轉移。承接產業轉移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但同時相關地區也面臨著不小考驗。
轉移不只是地理位置的變動
產業轉移符合經濟發展規律,中西部及東北地區也有承接?;讽椖康膬瀯??!案呶m椖客鶎儆诟吆哪墚a業,需要更大的安全距離,對供應充足、價格低廉的能源資源需求比較大?!敝袊痛髮W油氣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陳守海告訴記者,中西部及東北地區的土地、能源等供應相對寬裕,具備一定吸引力。
目前已有21個省區選擇產業承接。例如,湖北仙桃、天門、荊州等地均有重點承接縣,涉足新材料、新化工等領域;寧夏作為化工產業轉移的重要承接地,初步形成了以煤化工、石油化工、精細化工等為主導的產業結構。面向所有承接地區,應急管理部將開展為期一年的專項整治,著力把好安全關。
“相比東部沿海,承接地區在資金、基礎設施等方面不存在太大劣勢,主要短板是安全意識、管理水平等。比如,企業是項目運營的日常管理者,本應該最清楚安全風險,但部分企業卻抱有僥幸心理,希望以最小成本追求利潤最大化,從而壓縮安全生產等成本,有的甚至在已經認識到隱患的情況下還‘冒險賭一把’。再如,政府監管相當重要,但中西部的一些相對欠發達地區,面對來之不易的項目,擔心過于嚴格會‘嚇跑’投資者,所以鋌而走險。還有些地方規章制度不健全,存在管理漏洞,或是對承接項目的工藝、技術不了解,難以辨認安全風險?!标愂睾=榻B。
“這些項目生產過程復雜,管理要求相對較高。轉移項目應借機通過技術進步提高本質安全水平,而不只是地理位置上的變動,要避免將風險從東部地區轉移到其他地區?!蔽;沸袠I專家陳丹江進一步稱。
管住增量與治理存量并行
對于承接地區而言,需要提升的不只是安全管理能力。中國化學品安全協會副總工程師王達坦言,?;沸袠I的高危性質決定了其生產、儲存、運輸、廢棄處置等環節易存在漏洞,系統性風險仍存。在缺乏經驗的中西部等地,問題更為嚴峻。
孫廣宇建議,應從三方面加強能力把關:一是管住增量,推動承接化工園區制定總體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和項目準入條件,加快建立完善項目準入管理制度,嚴把增量準入門檻,確保項目“優生”;二是治理存量,從省級層面統籌,實施承接地現有項目安全設計診斷,逐一評估、優勝劣汰,全面提升本質安全水平;三是提升園區質量,加快推進承接地化工園區安全風險評估復核和“一園一策”整治提升。
“?;讽椖哭D移后,如果治理不當,污染極易隨之而來,對承接地的用能情況、環境容量產生影響。短期內扎堆投產,當地能否做好廢氣、廢水及廢渣處理?承接項目的能效水平怎么樣?能否達到高耗能行業所對應的基準值?”陳丹江關注到,中西部不少地區生態系統相對脆弱,一些大型項目為避開城市或居民集聚區,往往選擇郊區、沙漠等偏遠地帶,對排放管理、環境監督的能力要求更高?!按送?,節能降碳要求越來越嚴,這些項目又是碳排放大戶。既要謀發展也要控排放,對項目本身和所在地區均是考驗?!?/span>
從源頭提升本質安全水平
山西、四川、湖南等地已紛紛開展?;樊a業轉移項目和化工園區安全風險防控專項整治。此外,應急管理部還篩選了50個重點縣(園區)進行攻堅,以示范帶動其他地區。
“更重要是從源頭提升本質安全水平,健全重大風險防范化解機制?!蓖踹_提出,在新形勢下,應注重安全風險數字化智能化管控水平??紤]到承接地區可能專業性欠缺,人員培訓不可忽視?!氨热?,以精細化工和重大危險源企業為重點,督促企業通過學歷提升、內部調整、人才招錄等方式,實現崗位操作人員安全資質達標?!?/span>
陳守海表示,要真正樹立“安全高于一切”的理念?!疤貏e是要提高承接地區主管部門、企業的管理能力,讓真正懂技術、能執法的人留得住、用得好?!?/span>
“即便項目順利投運也不等于一勞永逸,承接地區不斷提升節能減排標準,對項目的要求也將提高。而且東部沿海部分發達城市已經走在減排前列,隨著高耗能項目陸續轉出,無形中將繼續拉大與承接地區的排放差距,給后者帶來更大壓力?!标惖そ硎?,中西部多地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有的地區正在試點綠氫化工產業融合減碳項目,并鼓勵項目更多使用綠色電力,積極開發優質耐用可循環的綠色產品,提高低碳原料比例,減少產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跡,這是一條可借鑒的綠色與可持續發展路子。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